《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 [来源 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
戴维·赫尔德在《民主的模式》中写道:“雅典民主的标志是对公民美德的普遍认同:……在这样的共同体中,公民享有权利和义务,但这些权利并没有分散到个体手中,而义务也不是一个以维护公民个人利益为目的的国家来推行的。事实上,他们只有公共的权利和义务。”据此判断,在雅典( )
A.个人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
B.法律维护少数人对多数人的专政 |
C.城邦的意志和利益高于一切 |
D.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权利受到限制 |
罗马法的旧式诉讼程序规定,以神官司审判一职,原、被双方供托保证金或牛羊于神圣之处所,诉讼结束后,没收败诉者之保证金或牛羊归于国库。该规定()
A.看似公允实则维护富人利益 |
B.维护了平民的基本诉讼权力 |
C.充斥着封建迷信和野蛮习俗 |
D.充分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察举制是西汉时期开始实行的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其重要内容是举“孝廉”。132年,尚书令左雄建言改察举之制:(一)限年40岁以上才得举“孝廉”;(二)确定考试内容;(三)对有特殊才干者,不限年龄。当时顺帝予以采纳。察举制这一改革力图解决当时“孝廉”()
A.人数太多的问题 | B.徒有虚名的问题 |
C.拉帮结派的问题 | D.士人难参政的问题 |
下列各选项材料与结论之间理解正确的是()
材料 |
结论 |
|
A |
宋代著名清官包拯任御史时,认为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不合适,反复进谏,宋仁宗最终接纳了他的意见,收回成命 |
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性格懦弱 |
B |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述了市民经济生活状况 |
北宋崛起一种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 |
C |
朱熹:“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
朱熹之“理”指的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
D |
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甲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 |
宋朝时对外贸易的根本目的是传播文化 |
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执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统帅本省军队。同时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据此可知元代()
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
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
C.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
D.专制主义皇权空前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