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关于其原因的表述下列不正确的是( )
A.列强资本输出,使其获得更多的外国投资 |
B.列强资本输出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
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
D.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刺激 |
下表为小明整理的“政治文明成就表”,其中①、②应分别填入( )
A.代议制、古代罗马陪审法庭 |
B.资本主义法制建设、苏联最高苏维埃 |
C.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
D.立法机构、英国议会 |
“作为现代宪法的基础的一些普遍原则,即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在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则,已在新英格兰的法律上得到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这些原则是:人民参与公务,自由投票决定赋税,为行政官员规定责任,个人自由,陪审团参加审判。所有这些,都未经讨论而在事实上确定下来。”该材料反映()
A.《权利法案》确立了现代社会的自由原则 |
B.英国式的民主自由在空间上的延伸 |
C.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现代法治原则 |
D.英国的宪政走在时代的前列 |
英国革命突出了自由而忽略了平等,法国革命突出了平等却忽略了自由,而美国革命的经验,则显示了把这两个价值中和并结合起来的重要性。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政治制度体现了对英法民主政治的兼收并蓄 |
B.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人人平等的共和国 |
C.美国联邦制实现了人民权力与政府权力的平衡 |
D.英国的“光荣革命”实现了人民的自由权力 |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充分体现了普鲁士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在经济方面照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互为支撑,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最终促成了德意志工业化的迅速实现。上述材料表明( )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
B.1871年宪法基本符合当时德意志国情 |
C.容克阶级在政治上能够自我近代化 |
D.专制集权符合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
美国保守派名嘴格伦·贝克在《常识——反对一个失控的美国》中说:“美国政治意在使候选人代表主流思想,远离边缘化集团利益。‘赢家通吃’的方法就是迫使候选人转向主流路线,以便获得最多的政治支持。”这种现象根源于( )
A.联邦体制 | B.两党轮流执政的安排 |
C.两党政策大同小异 | D.总统共和制的政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