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反映的是1980年、1996年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的进出口依存度。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的是( )
| 国家类型 时间 |
高收入国家 |
中等收入国家 |
中低收入国家 |
低收入国家 |
| 1980年 |
38% |
43% |
42% |
30% |
| 1996年 |
40% |
52% |
52% |
42% |
A.国际贸易发展缓慢 B.经济区域集团化减弱
C.南北国家差距缩小 D.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阅读下边的专电,其内容主要反映了()
| A.北洋政府的人事任免是向社会公开的 |
| B.北洋政府反对帝国主义的决心 |
| C.五四爱国运动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
|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皆因此三人外交活动不力 |
马克思、恩格斯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种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发明家”是指()
| A.科学社会主义者 | B.空想社会主义者 |
| C.巴黎公社领导人 | D.第一国际领导人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中提及的这场运动是()
| A.武昌起义 | B.义和团运动 |
| C.太平天国运动 | D.五四运动 |
孙中山在1912年元旦的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郑重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统一。”确切地说,这一论断()
| A.提升了民族力量 | B.凝练了民族精神 |
| C.增强了民族认同感 | D.推动了民族繁荣 |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 A.武昌起义的胜利 | B.中华民国的成立 |
| C.《临时约法》颁布 | D.清帝下诏退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