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11月底到浙南某地秋游,攀爬红枫古道,在攀爬欣赏的过程中发现下图中同一树种A区域的树叶较B区域明显要“红、鲜艳”,B区域树叶枯黄暗淡,落叶较多,某同学对此进行原因分析,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B区域地形较A平坦,土壤肥沃,植物生长茂盛,先变黄 |
| B.A区域位于山谷温差较小,水热条件较B区域好,生长期相对B区域长,树叶变红、变黄时间延后 |
| C.B区域有公路经过,人类干扰大,先变黄 |
| D.B区域海拔明显比A区域高,温度低,树叶先变黄 |
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8—9题。
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 B.①③② | C.②①③ | D.③②① |
若③地为荆州,则此时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
|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 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
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读图回答6—7题。
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
| 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
| C.a处大气的反射作用比近地面强 |
| 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 |
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
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
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
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
④b处大气的保温作用弱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④ |
读如下四幅经纬网图,回答4-5题。
四幅经纬网图中,A、B两点之间的距离相等的是 ( )
A.甲、丁B.甲、乙C.乙、丙D.丙、丁 站在四幅图中的A、B两点上环顾四周,只指示一个方向的是 ( )
A.甲图中的A点和B点 B.乙图中的A点
C.丙图中的A点和B点 D.丁图中的A点
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1年10月23日18时41分,在土耳其(38.8°N,43.5°E)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公里,结合以下两图回答1-3题。
此次地震发生时,当地的区时是
| A.23日13时41分 | B.23日23时41分 |
| C.22日13时41分 | D.22日23时41分 |
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 A.地壳 | B.软流层 |
| C.上地幔 | D.下地幔 |
对图中地震波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速度:E>F |
| B.随着深度的加深,E﹑F速度均会增加 |
| C.E﹑F均可穿过固态物质 |
| D.E﹑F均可穿过三种状态物质 |
2011年6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正式发布,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确定三江源、黄土高原、塔里木河流域、海南岛热带雨林等地区主体功能定位。据此回答第38—40题。中国资源与环境的特点是()
| A.矿产资源丰富,集中于西北部 | B.水资源总量较多,南方多于北方 |
| C.地势西高东低,南北差异不大 | D.耕地分布不均,东部低于中西部 |
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表现为()
| A.西南地区荒漠化进程较快 | B.长江以南地区酸雨污染严重 |
| C.地下水开采农村超过城市 | D.水土流失程度南方大于北方 |
三江源、黄土高原、塔里木河流域、海南岛热带雨林地区的生态保护的主要方向依次为()
| A.防风固沙、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 |
| B.水源涵养、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 |
| C.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 |
| D.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