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L为海岸线,P、Q为洋流。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若经过甲地的经线约为70°,则有关洋流P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使大陆沿岸热带荒漠向北延伸 |
B.导致近海岸洋面雾日增多 |
C.冷海水上泛,形成著名渔场 |
D.几乎每年都可能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
若经过乙地的经线约为120°,则有关洋流Q的说法,正确的是
A.活跃了海陆间的水循环 | B.减小了海洋污染的范围 |
C.可能为西澳大利亚寒流 | D.沿岸受其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
据2008年11月6日报道,受全球金融海啸影响,中国千万农民工返乡拉响经济警报,中国沿海地区不少工厂停工,近千万民工提前返乡,据此回答:下列工业部门受这次危机影响最明显的是
A.钢铁、机械、石化 | B.制糖厂、水果罐头厂 |
C.宇航、卫星、飞机 | D.服装厂、制鞋厂、玩具厂 |
下列可以作为我国珠三角应对这次危机的措施有
①国家政策的支持②提高自我创新能力
③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④扩大产品的出口量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洞庭湖平原被称为“鱼米之乡”,松嫩平原又号称“北大仓”,两地的地理环境存在显著的差异。据此回答:松花江作为重要的湿地资源,下列不是其对城市生态所起的作用的是。
A.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 B.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城市气候 |
C.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净化水质 | D.防风固沙 |
近些年,洞庭湖湖面萎缩严重,为拯救洞庭湖,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
A.进一步围湖造田,提高粮食产量 | B.利用湖区,发展渔业生产 |
C.大规模开发湖区旅游,提高经济收入 | D.修筑人工水库取代原有湖区 |
与松嫩平原相比,洞庭湖平原能够成为我国重要水稻种植区的原因是
①高温多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②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③地势平坦④科技发达、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③ |
松嫩平原与洞庭湖平原气候的共同点是雨热同期,原因是
A.同属温带地区 | B.气候的大陆性强 | C.同属东部季风区 | D.都是平原地区 |
与洞庭湖地区相比,松嫩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交通发达 | B.单位面积产量高 | C.水热条件好 | D.人均耕地面积广 |
下表是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
50年代 |
6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
强沙尘暴次数 |
5 |
8 |
13 |
14 |
23 |
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 |
1560 |
2100 |
2460 |
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最可能是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大量沙化地区 |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
为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趋势,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草地 |
B.在干旱地区利用一切土地发展有牧业,进一步扩大放牧规模 |
C.退耕还牧,植树种草,防风固沙 |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
川气东送工程于2007年8月31日正式开工。该工程西起四川达州市,东至上海,干线长度1700公里,是中国天然气基干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读川气东送工程线路图回答:西气东输主干道和川气东送主干道都穿过的省级行政单位有
A.皖、苏、沪 | B.豫、皖 、沪 | C.豫、苏、沪 | D.甘、蜀、沪 |
川气东送对于输出地的有利影响是
①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②改善沿线城市大气环境
③增加就业机会④技术密集型工业迅速崛起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1999年,国家宣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据此回答: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 B.农业基础薄弱 | C.水土流失严重 | D.自然资源不足 |
我国政府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④政策鼓励,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② |
我国政府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是为了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 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地区差异 |
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交流 |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