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2014年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说明
| A.城乡差距加大,人口迁移加快 | B.农业现代化使农村失业人口增多 |
| C.人口越集中,越有利于社会进步 | D.集聚效益是促进城市发展的动力 |
我国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分布的地区差异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通达度 | B.经济发展水平 |
| C.人口分布 | D.城市发展历史 |
右图为我国西部某区域7月均温等值线图(单位:℃),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两地距海远近不同 |
| B.甲地为盆地、乙地为高原 |
| C.高山阻挡了水汽输送 |
| D.两地纬度差异大 |
下图为1951~2002年我国气温增温速率的分布图,回答3~4题。 
1951~2002年我国
| A.各地都增温 |
| B.增温幅度自东向西递增 |
| C.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年增温可达0.8℃左右 |
| D.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值可达4℃左右 |
据图可知我国气温升高最明显的地区是
| A.西北、华北、东北地区 | B.西北、华北、西南地区 |
| C.西北、华北、华东地区 | D.西北、华北、华南地区 |
关于右图中山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
| B.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分界线 |
| C.河北省与山西省分界线 |
| 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
当黑龙江省还是冰天雪地时,海南岛已是春耕大忙了。这主要是由于我国
| A.纬度跨度大 | B.经度跨度大 |
| C.海陆差异大 | D.地形差异大 |
下图示意我国南、北农牧交错带的位置,回答1-2题。
1.制约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 降水 | B. | 温度 | C. | 地形 | D. | 光照 |
2.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
| A. | 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
| B. | 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 |
| C. | 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
| D. | 热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