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封建政府一直压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这一政策在晚清有所松动。特别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政策调整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中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正式产生 |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 D.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春天 |
“财富是蒙上帝的恩赐的人获得成功的标志,选民要以奋斗的精神取得事业的成功,并且具有节制、忍耐、简朴、诚实、讲信用和谦逊等高尚的美德”,加尔文的这一主张()
A.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 B.是对天主教会财富观念的继承与发展 |
C.体现了新教派的思想精髓 | D.成为新教徒普遍的生活、道德标准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取得进步,其表现是实行()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 D.基层民主选举 |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所指的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
A.顽固派和洋务派 | B.洋务派和维新派 |
C.维新派和革命派 | D.同盟会和共产党 |
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 | B.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
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 | D.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 |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 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