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有( )
①西方国家侵华,掠夺金银、原材料
②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重农抑商政策扼杀了经济活力
④农民贫困,农业经营落后
⑤文化专制,理学僵化束缚人们的思想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③④⑤ | D.①②④⑤ |
下列对元朝设置的行政机构的说明,正确的是
A.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是尚书省 |
B.枢密院是国家制定政策的最高决策机构 |
C.宣政院统领台湾和西藏地区事务 |
D.御史台是最高的监察机关 |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这一历史现象出现于()
A.唐朝 | B.北宋 | C.明朝 | D.清朝 |
据记载,宋代御史之责是“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大事则廷辨,小事则奏弹”,从宰相到一般小吏,都在御史监察弹劾之列。在地方上,设通判负责对地方官的监察。同时,皇帝还常派遣路一级的官员到各地监察,这就是外任御史。对以上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御史的权力和地位超过了宰相 | B.重视地方监察,加强中央集权 |
C.重视制度建设,形成监察体系 | D.御史有权廷辩,有效制约君权 |
唐长安四年,监察御史肖至忠弹劾宰相苏味道后,御史大夫李承嘉曾责之曰:“近日弹事,不咨大夫,礼乎?”肖至忠却答曰:“故事,台中无长官。御史人君耳目,比肩事主,得各自弹事,不相关白。若先白大夫而许弹事,如弹大夫不知白谁也!”李承嘉无言以对。由此可见唐代
A.监察权独立于行政权之外 | B.监察官员不受长官节制 |
C.监察机构内部分工混乱 | D.监察官员有独立奏事传统 |
《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御史大夫,秦官,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秦设置御史大夫,协助丞相处理朝政 |
B.御史大夫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 |
C.御史大夫管百官奏章,掌图籍秘书等 |
D.御史大夫是监察机构的最高长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