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底,法国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来到北京。他回忆说:“我刚来中国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是穿灰的衣服、黑的衣服,或者绿的衣服……我感觉就像被一座灰的墙给包围住了一样。”1989年底,一位波兰记者访华后撰文写道:“如今穿着入时、欧式打扮的姑娘,使北京的街道有一种令人应接不暇的特殊美感。”促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
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拉近了与欧美国家的距离
②城市经济生活空前活跃
③中国与西欧国家隔阂与矛盾消除
④思想解放运动的出现
A.②③ | B.①②③ | C.②④ | D.①③④ |
孙中山曾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其中“吾所独见而创获者”指的是
A.民族主义 | B.民权主义 | C.民生主义 | D.民主主义 |
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吾中国言民族主义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其大民族主义观念在当时的主要价值是
A.协调民族矛盾,缓和社会局势 | B.突破传统“天下观”,否定专制 |
C.凝聚社会力量,挽救民族危机 | D.追赶世界潮流,推动改良变革 |
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其“养士”的主要目的是
A.教授诸子经典,以求“通经致用” | B.培养政府官员,扩大统治基础 |
C.统一思想,维护政治稳定 | D.明定规制,确立官学体系 |
《礼记·乐记》说:“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材料表达的中心含义是
A.古代中国很注重礼乐 | B.礼乐刑政综合为治 |
C.礼治是核心 | D.古代中国很注重刑政 |
中国古代,“吏”是贵族或大官随员或职员的通称,秦汉以后,多指没有官位的官府工作人员,但“吏”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 B.官僚政治的弊端 | C.中央集权的削弱 | D.相权不断膨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