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有《理想国》,鼓励人们独立思考,为理性主义发展奠定基础的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是
| A.普罗泰戈拉 | B.苏格拉底 |
| C.柏拉图 | D.亚里斯多德 |
宋濂在《元史·百官志》中说“世祖即位,登用老成(登用老儒),大新制作(大规模修改典章制度)……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这充分说明
| A.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没有变化 |
| B.元朝在地方设行省,行省之下则有路、府、州、县 |
| C.行省、路、府、州、县长官为蒙古人与汉人且掌握实权 |
| D.反映了当时民族的团结和融合 |
“山东、磊名等路(路:地方行政单位)猛安谋克户之民,不亲稼穑,尽令汉人佃莳(shì,佃种)取租而已。”此材料蕴含信息的的解读,正确的是①契丹人进入了中原地区 ②开始采用了封建剥削方式 ③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融合 ④民族压迫实质是阶级压迫
|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史学家钱穆评价科举制“乃一种直接的民权,乃一种由社会直接参加政府之权”。这句话说
| A.削弱了中央集权 | B.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
| C.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 | D.使“学而优则仕”由理想变为现实 |
唐太宗在总结其治国经验时,提出“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的理念,同时又认为“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押情损欲,克己自励耳。”唐太宗的治国经验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
| A.儒家、法家 | B.墨家、儒家 |
| C.儒家、道家 | D.法家、道家 |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陆游《杂赋》诗中提到“草市”最早出现于
| A.秦朝 | B.六朝 | C.唐朝 | D.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