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评价中国古代的一项科学发明时说,它“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这一发明是
A.造纸术 | B.指南针 |
C.印刷术 | D.火药 |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 B.李贽笔下的孔子 |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
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 B.人口爆炸性增长 |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 D.各国间交往密切 |
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后,立即引起了宗教人士的强烈反对。图是当时讽刺达尔文的漫画,该漫画能够说明 ( )
①科学战胜愚昧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②进化论的价值被人们广泛认识
③达尔文学说动摇了宗教神学的根基
④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③④ |
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BBC)评出的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对此评论错误的是
A.马克思跃居排名的榜首,主要是因为他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爱因斯坦排在第二位,是因为他提出的相对论完全否定了牛顿的力学体系
C.牛顿排在第三位,是因为他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
D.达尔文排在第四位,是因为他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进化论
普朗克曾这样评论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这个原理在物理世界观上所引起的革命,只有哥白尼世界体系的引入才能与之相提并论。”文中的”这个原理“是 ( )
A.日心说 | B.相对论 | C.量子假说 | D.万有引力定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