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 )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②限制了官僚和地主的利益
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③④ |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枷锁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孟德斯鸠的观点比较恰当地描述了当时中国政府的状况 |
B.明清统治者采用高压手段维护封建统治表明专制制度的腐朽和没落 |
C.君主专制的强化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 |
D.孟德斯鸠的看法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诬蔑 |
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①建立皇权绝对权威②皇权控制中央机构③削弱地方权力
A.①②③ | B.①② | C.①③ | D.②③ |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职权,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处理国政形成所谓的“中朝” |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
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
D.元朝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 |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参与机务。从中可以看出()
A.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 |
B.明太祖和康熙帝面临统治危机 |
C.明清皇帝推行重视文人政策 |
D.二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