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中从容铺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打开了“筑梦空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两次出使西域,开启了中国同西域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以此为发端,中国和各国人民筚路蓝缕,共同开辟了一条横贯欧亚、绵延万里的伟大商路。千百年来,丝绸之路给沿途各国人民带来了丝绸、瓷器、胡椒、香料等丰富的商品,同时也带来了和平与友谊。丝绸之路是沿途各国辉煌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共同见证。
———蔡名照《弘扬丝路精神 再现丝路辉煌》
材料三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凤凰网2014年9月17日)
材料四 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五 “一带一路”战略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出访时提出来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统称。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倡导成立了400亿美金的丝路基金,筹建1000亿美金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一带一路”战略与沿线国家结成命运共同体,中国拿出真金白银带动沿线各国经济发展。“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被一些人解读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这实际上是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误读。
——摘自《环球网·国际新闻》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丝绸之路是如何开通的?它有何影响?依据材料二、三,说说古代丝绸之路和新航路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近代西方殖民国家崛起过程中的共性特点,并分析其根源。为什么说“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回答:(1)这幅图是文艺复兴运动时期谁的作品?(1分)他的著名作品还有什么?(1分)
(2)和他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的还有谁?他们各有什么作品?
(3)这场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其核心内容有哪些?
阅读下列关于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几则材料
材料一:(一)驱逐鞑虏。今之满洲……和中国多事,长驱入关,来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奴隶……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其政府,还我主权……(二)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的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民族的国家。
——1911年《军政府宣言》
材料二: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条约期满为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三、凡革命前满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国家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亦照旧尊重之,其在革命军兴起以后则否。
——1924年孙中山〈宣告各友邦书〉
材料三:(一)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适宜于关税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犯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重要条约。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孙中山当时民族主义的宗旨是什么?这种看法有何局限和失误?
(2)据材料二、三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态度有何区别?影响孙中山产生区别的主要历史因素是什么?
(3)根据材料,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前后不同,从中你对孙中山有怎样的认识?
看图回答问题:
图一:西汉讲学图图二:同文馆旧址
图三:希望小学落成典礼图四:北京大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开始兴办太学是在哪一朝代?其目的是什么?
(2)据图二,京师同文馆创办于什么时期?其目的是什么?
(3)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的教育改革指导方针是什么?
(4)1993年,我国开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21l”工程含义是什么?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回答:(1)上述两则材料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2)上述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该思想家的什么主张?
(3)上述主张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
(18分)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二《马可·波罗游记》描写日本时说:“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
材料三
15世纪的船只葡萄牙亨利王子
材料四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的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可能扩大,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人在15、16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有哪些?(4分)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如何辩证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