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说到“像今天我们常说的‘国家’‘社会’等等,原非传统观念中所有,而是海通以后新输入的观念。旧用‘国家’两字,并不代表今天这涵义,大致是指朝廷或皇室而说。自从感受国际侵略,又得新观念之输入,中国人颇觉悟国民与国家之关系及其责任。”材料表明
| A.在传统观念中已形成了民族国家的概念 |
| B.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国民的基本责任 |
| C.维护国家利益是国民应尽的责任 |
| D.旧用“国家”并非是指朝廷或皇室 |
下图所示生产工具的出现,反映中国古代农业()
| A.犁耕技术开始出现 |
| B.耕织结合模式出现 |
| C.黄河流域农业发达 |
| D.精耕细作农业发展 |
中国古代常出现品序较低的皇帝近臣参与军国大事的现象,下列属于这种现象的是()
①汉武帝建立中朝
②宋初设置“中书门下”
③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
④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下列王安石变法措施中,有利于抑制兼并的是()
| A.青苗法 | B.募役法 | C.农田水利法 | D.保甲法 |
下图为“唐朝后期形势图”,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的是()
| A.黄河流域仍是王朝统治中心 |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已经解决 |
| C.地方势力类型多样 | D.地方割据势力较大 |
《朱子语类》写道:“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这种分工体现了()
| A.防止独裁的民主理念 | B.宰相之间的程序性制衡 |
|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 D.废除丞相之后的新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