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梁启超是近代历史上“多变”的典型,经常处在“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的状态。除梁启超外,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很多人均是“多变”的代表,这几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这在本质上体现了(    )

A.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迅速
B.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剧烈
C.西方文化冲击日益深入
D.旧民主主义革命陷入绝境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新思想的萌发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学者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做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一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采邑制 D.行省制

黄斡(1152—1221) 曾说:自周以来,任传道之意,得统之正者不过数人。而能使斯道章章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由孔子而后,曾子、子思日继其微,至孟子而始著。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先生而始著。材料中“先生”可能是

A.董仲舒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和2%,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据此得出结论:封建统治者实际上实施的是“重商抑农”而不是“重农抑商”政策。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

A.该学者所用材料确凿完备,结论正确并有创新
B.结论与课本知识不相符,材料缺乏考古学支持
C.材料不充分,仅用该材料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D.说明统治者抑制或重视的是特定的人群,而不是特定的行业

《旧唐书·王起传》说:“贡举猥滥,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及元稹、李绅在翰林,深怒其事,故有覆试之科。及起考贡士,奏当司所选进士,据所考杂文,先送中书,令宰臣阅视可否”。材料说明此时的科举

A.确立了中书省掌控考试地位
B.减少了世家望族的请托风气
C.消除了官员结党营私的现象
D.残存了豪门把控仕途的特点

隋朝宰相杨尚希上表建议合郡为州,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立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由此可知他建议合郡为州的目的主要是

A.削弱地方,集权中央 B.加强地方,抵御外侮
C.精简机构,节约开支 D.强化皇权,削弱相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