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题共22分)
材料一:《决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健全“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制度。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加强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充分发挥代表作用,通过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完善人大工作机制,通过座谈、听证、评估、公布法律草案等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材料二:“有权不可任性”既是现实的迫切呼唤,又是中央的明确要求。长期以来,受“权大于法”思想的影响和干部队伍素质的制约,A市行政审批过程中存在着“多、乱、滥”的现象,严重损害了政府的执行力和人民的利益。2014年以来,该市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等培训,使平等、公正、法治和服务的理念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追求,实现了行政审批“高效率、零投诉”,从而使权力转变成造福民生的动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该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的有关知识,说明A市政府是怎样使权力变成造福民生的动力的?
(32分)社会公正既是一个古老恒久的话题,又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
材料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社会是否公正有着不同的衡量标准,社会公正也呈现出不同的内涵。恩格斯曾精辟地指出:“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公平认为奴隶制度是公平的;1789年资产者的公平要求废除封建制度,因为据说它不公平……所以,关于永恒公平的观念不仅因时因地而变,甚至也因人而异”。
材料二我国当前的社会公正问题凸显与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紧密相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不高,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不完善,一些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城乡、区域之间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差距较大等。总的说来,这是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是“成长中的烦恼”。
材料三社会公正的实质是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权利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分配,每个人都能得到其所应得到的;各种义务由社会成员合理承担,每个人都应承担其所应承担的。
(1)从价值观角度说明“关于永恒公平的观念不仅因时因地而变,甚至也因人而异”的合理性。(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常识知识回答,我国应如何解决这些“成长中的烦恼”?(10分)
(3)结合材料三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要实现社会公正,国家和公民分别应该怎样做?(12分)
材料一:材料二:据世界银行的最新统计显示,从2010年10月到2011年1月,国际粮价大幅上涨15%,与一年前相比飙升29%,已逼近2008年“粮食危机”时创下的历史最高水平。
(1)图1、图2分别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两图所示现象之间有何联系?
(2)请运用经济常识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一所反映的现象有何现实意义?
(3)请运用“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国际粮价的高涨对我国粮食价格的影响。
2010年10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草案)》全文公布并公开征求意见。公众通过多种形式踊跃表达意见,截止11月30日共收到近10万条意见。在吸纳民意的基础上“大修”后,2011年2月25日我国的相关国家机关表决通过了《车船税法》。
请运用政治常识回答:
(1)《车船税法》应有哪个国家机关表决通过?
(2)《车船税法》的诞生历程,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的哪些知识?
(3)公众可以通过哪些形式表达自己的意见?
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1月27日上海市政府印发《上海市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试点的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规定从2011年1月28日起对上海居民家庭新购第二套及以上住房和非上海居民家庭的新购住房征收房产税。
(1)请运用政治常识回答,上海市政府印发《办法》为什么必须经国务院批准?材料体现上海市政府履行了哪些国家职能?
(2)从宏观调控的角度看,上海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有何目的?
2010年9月2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提出七项具体措施以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价格基本稳定。“菜篮子”里装着农民的收入,农产品价格适度上涨有利于保供给促增收,有利于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菜篮子”里也盛着市民的支出,农产品价格上涨让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压力大增。因此,物价调控既要顾市民也要顾农民。
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物价调控既要顾市民也要顾农民的合理性。(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