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喜马拉雅山南坡和北坡存在的不同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写出下列各自然带与图中A、B、C、D的对应关系。
①落叶阔叶林带 ②针叶林带 ③针叶阔叶混交林带 ④常绿阔叶林带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填序号)
(2)此图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形成这一地域分异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北坡缺少森林植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 _________。
(4)南坡积雪冰川带的海拔高度比北坡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 __。
读图,甲图为“某日光照示意图”,乙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图中画出太阳直射光线。
(2)甲图中该日太阳直射的纬度是,此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的范围是。
(3)甲图中A地此时的太阳高度为;B地出现(极昼、极夜)现象;A、C两地一定相同的地理事物有。(选择填空)
A. 地方时 B. 线速度 C. 昼夜长短 D. 气候
(4)甲图对应乙图①②③④中的位置。乙图中,地球从位置①运行到位置②的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选择填空)
A. 北京正午人影先变长,后变短 B. 天安门升旗时间越来越晚
C.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D. 极昼极夜范围越来越小
(5)南极考察工作活跃时,地球公转到乙图中点附近。
材料一:黄河是一条多沙的河流,中上游每年输出泥沙16亿吨,经河口入海的约有12亿吨。而黄河在利津入海口的潮流作用很弱,河口潮流的落差通常只有0.8~1.0米。由于潮流弱、搬运能力差,黄河入海的泥沙约有40%在河口附近淤积,河口两侧的堆积体以每年2~3千米的速度向海洋延伸,黄河三角洲也以很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
材料二:黄河入海口海岸变迁示意图
依据材料判断黄河三角洲面积变化的趋势并分析成因。
2011年1月的澳大利亚,当东南部备受高温干旱和山林大火之苦时,东北部又遭受洪水侵袭,澳洲处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据此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试运用有关知识,解释2011年1月澳大利亚北涝南旱的原因。
随着海峡两岸联系的不断增强,台胞游客对大陆旅游市场的影响与日俱增。下图为2004年和2007年台胞游客分布示意图。
指出台胞游客数量最多省区,并说明该省区吸引台胞旅游的优势条件。
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非洲第四大河的赞比西河滚滚流到这里,在宽约1800米的峭壁上骤然翻身,形成飞流直下的5条瀑布泻入一个宽仅400米的深潭,酷似一幅垂入深渊中的巨大的窗帘,瀑布群形成的高几百米的柱状云雾,飞雾和声浪能飘送到10千米以外,声若雷鸣,云雾迷蒙。数十里外都可看到水雾在不断地升腾。那奇异的景色堪称人间一绝。而瀑布附近的“雨林”又为瀑布这一壮景平添了几分姿色。“雨林”是瀑布附近的一片长年青葱的树林
材料二:该图为赞比西河水系分布
1,依据材料分析,“雨林”的形成成因
2.依据图示,A以上河段与B以下河段河床差异明显,请描述这种差异并解释原因。
3.每年什么时期到该地区旅游为最佳时间,并说明原因。(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