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材料二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1)请说出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的简称?在这一时期,我国执行总路线的情况如何?
(2)材料二所述话是谁说的?反映了我国什么时期的什么状况?
(3)为了改变材料二的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计划?该计划优先发展哪一行业?要达到什么目标?
(4)请列出该计划实施期间国家经济建设的两项成就。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苏联的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区别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责成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孝公”指哪国国君?“卫鞅”这一理论属于哪家学派?
(2)举出材料一中变法的内容及其作用是什么?
(3)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材料二中的“扫六合”有何意义?
(4)根据材料三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和谐”的首义是人与人的和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明最终要顺应自然规律。数千年来,理念经过长期熏陶,扎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渗透于中国的社会生活,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秦朝灭亡这一段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充满着和谐与不和谐的因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共12分)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和谐”内容。
(1)统治的和谐: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什么?
(2)人与人的和谐:请依据课本内容,列举这一段时间里出现的一对和谐的君臣。
(3)人与自然的和谐:战国时期修筑的重大水利工程是什么?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木,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这样的古代思想家是谁?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
(4)统治的不和谐:列举夏商西周时期的一位暴君。
(5)人与人的不和谐: 夏商西周时期,奴隶生前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和谐”发展献策
(6)请你从儒家和法家的立场,分别谈谈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认真阅读材料:
中国近代化是当今学术研究的热门话题。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近代中国先进分子探索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过程。在1919年以前,中国各个阶层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向西方学习,探索新的出路。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举出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第一步中的五位代表人物。
(2)1919年以前,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方面与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分别举出一位代表人物。
(3)20世纪初,在文化领域,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扫荡,他们高举的两面旗帜分别是什么?在这一运动中李大钊发表了哪两篇论文?
(4)请说出1919年以前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回首近代化历程,你有何感悟?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中国在国门洞开和急剧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和社会风尚,开始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请回答:
(1)领导戊戌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是谁?起到了什么作用?
(2)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辛亥革命的主要功绩有哪些?

从1840—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西方列强发动了一次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请回答:
(1)这一时期列强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写出三个即可,6分)
(2)在近代,面对外来侵略,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英雄人物。请举出其中三个代表人物,并说说他们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