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设计及结果。
| 试管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 2 mL 3%淀粉溶液 |
+ |
+ |
+ |
- |
- |
- |
| 2 mL 3%蔗糖溶液 |
- |
- |
- |
+ |
+ |
+ |
| 1 mL 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 |
+ |
+ |
+ |
+ |
+ |
+ |
| 反应温度(℃) |
40 |
60 |
80 |
40 |
60 |
80 |
| 2 mL斐林试剂 |
+ |
+ |
+ |
+ |
+ |
+ |
| 砖红色深浅* |
++ |
+++ |
+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注:*此行“+”的多少代表颜色的深浅。
根据实验结果,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蔗糖被水解成非还原糖
B.淀粉酶活性在 60 ℃比 40 ℃高
C.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一定水解成麦芽糖
D.淀粉酶对蔗糖的水解具有专一性
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图中,标记元素所在的部位依次是
| A.①⑤ | B.②④ | C.①④ | D.③⑤ |
下列关于“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需用高倍镜 |
| B.跟踪观察一个精原细胞可看到减数分裂的连续变化 |
| C.实验材料通常选择分裂旺盛的精巢或花药 |
| D.视野中观察到联会即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的细胞 |
孟德尔是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关于孟德尔成功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选用豌豆为遗传材料 | B.将多对相对性状同时进行分析 |
| C.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 D.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 |
基因型为BbTt(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个体,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bT的卵细胞,则随之产生的三个极体的基因组成为
| A.bT、Bt、Bt | B.BT、Bt、bt | C.bT、bt、Bt | D.bt、BT、bt |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随机从两个小桶(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中抓取两个小球(代表配子)模拟的是
A.产生D、d两种数量相等的雄配子
B.产生D、d两种数量相等的雌配子
C.产生D、d两种数量相等的雄配子和雌配子
D.遗传因子组成各有两种(D和d)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