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设计及结果。
| 试管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 2 mL 3%淀粉溶液 |
+ |
+ |
+ |
- |
- |
- |
| 2 mL 3%蔗糖溶液 |
- |
- |
- |
+ |
+ |
+ |
| 1 mL 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 |
+ |
+ |
+ |
+ |
+ |
+ |
| 反应温度(℃) |
40 |
60 |
80 |
40 |
60 |
80 |
| 2 mL斐林试剂 |
+ |
+ |
+ |
+ |
+ |
+ |
| 砖红色深浅* |
++ |
+++ |
+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注:*此行“+”的多少代表颜色的深浅。
根据实验结果,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蔗糖被水解成非还原糖
B.淀粉酶活性在 60 ℃比 40 ℃高
C.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一定水解成麦芽糖
D.淀粉酶对蔗糖的水解具有专一性
饲养动物常用的植物饲料中含有难溶的植酸钙等物质,若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则能催化其水解为可以吸收利用的磷酸盐等.如图是从作物根部土壤中分离产植酸酶的菌株的过程,图中①~⑤表示操作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图中①~④逐渐稀释,目的是获得单个菌落 |
| B.图中培养基从功能讲属于选择培养基 |
| C.高压灭菌锅灭菌的要求是100℃1.05kg/cm2 |
| D.实验结果显示产植酸酶的理想菌株是A菌株 |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移到成都、北京等地饲养属于就地保护 |
| B.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
| C.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
| D.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
1979年科学家对野生大象的种群进行调查统计发现,地球上大概有1300000只大象.但到了1999年,大象只剩下700000只.另一项调查统计表明,现有50%的非洲雄象不再长有长牙.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野生大象一旦灭绝,人类将丧失部分宝贵的基因资源 |
| B.非洲象群中控制长牙的基因频率下降 |
| C.采取就地保护措施可使大象的数量回增 |
| D.上述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包含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
| B.引起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利用生物资源 |
| C.标记重捕法可用于动物物种多样性的调查 |
| D.遗传多样性能有效地的增大种群基因库 |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外来物种引入不一定能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
| B.新物种的诞生丰富的是遗传多样性 |
| C.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一起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
| D.某种动物的直毛基因占基因库中所有基因的比值为直毛基因频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