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一期年均有95亿立方米水送至北方,其中北京将年均受水10.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将增加50多立方米。 江水进京后,北京将逐步淘汰城区6900眼自备井,让地下水水源地“休养生息”, 以改善北京的生态环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进一步佐证了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措施。党高度重视教育改革,是因为
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④教育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A.②④ | B.②③ | C.①④ | D.①③ |
源于荷兰著名电视节目《The Voice of Holland》的《中国好声音(The Voice of China)》,因其独特创新的节目模式与实质性的超强影响力,一经播出,迅速风靡全国。这说明
①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②外国与我国的先进文化本质是一致的
③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④文化的交流借鉴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被称为“纸上的音乐和舞蹈”的中国书法,在当今硬笔取代毛笔,键盘取代硬笔的社会,使用率越来越低,书法艺术面临着生存与传承方面的严重问题。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说:“书家须自立门户,其旨在熔铸古人,自成一家。”这启示我们
①要先继承再发展②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要承袭传统文化④继承基础上发展,发展过程中继承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邯郸学步,也作“学步邯郸”。比喻一味模仿别人,非但没有学到别人的长处,反倒失去了自身的特色。出自《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文化发展要立足于本国、本地的社会实践
③弘扬传统文化应体现时代精神④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中国共产党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凝炼治党治国理论精髓。中国传统文化中“为政贵在行”的思想,对改进工作作风有巨大意义。习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带动全党上下“少说空话、多干实事”蔚然成风。这表明
①传统思想会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④传统文化符合时代要求
A.③④ | B.①②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