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国史大纲》记载:“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 )
A.井田制 | B.封建土地私有制 |
C.均田制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如果把……比作一个战役的话,那么,1949年9月召开的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则是完成了战役的方针、原则、战略部署的制定工作;而1954年9月召开的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及其以前的选举代表等,只是组织实施战役计划的具体执行工作。”材料中的……省略的内容应该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民主协商制度 | C.多党合作制度 |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1937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宣言》中承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
A.改变了最终奋斗目标 | B.赞同国民党统治政策 |
C.希望实现和平民主建国 | D.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 |
西汉时期,窦太后(对汉景帝)说:“皇后兄王信可侯也。”……景帝曰:“请得与丞相议之。”丞相议之,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景帝默然而止。根据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确定西汉早期
A.皇帝不能推翻丞相的决定 | B.国家大事丞相都要参与决策 |
C.丞相位高权重 | D.“高皇帝约”具有最高权威 |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为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 B.汉初实行分封导致七国之乱爆发 |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加强 |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
政治学博士张鸣在《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写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中,表现出了过于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自然不可避免。”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A.周朝王室的衰落 | B.礼乐制度的崩溃 |
C.宗法关系的疏远 | D.铁犁牛耕的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