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陈旭麓文集》中写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 ;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如 。题干中划线内容很可能是( )
| A.辛亥革命取代戊戌变法民国与清朝 |
| B.戊戌变法取代洋务运动“预备立宪”与戊戌变法 |
| C.民国取代清朝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 |
| D.扶清灭洋取代拜上帝教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 |
1916年,陈独秀说:“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据此可知陈独秀
| A.反对民主共和 | B.强调思想启蒙 |
| C.主张国民革命 | D.倡导社会主义 |
有人在评论19世纪某作家时认为: “(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尽管他有那些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他依然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所产生的矛盾,并忠实地描述它们。”材料评论的作家最有可能是
| A.拜伦 | B.雪莱 |
| C.巴尔扎克 | D.贝克特 |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1864年麦克斯韦建立电磁理论,1888年赫兹发现电磁波。这些发现,引发了发电机、电动机、电报、无线电的发明。”材料说明
| A.电气技术的革命改变了社会面貌 |
| B.科学的突破推动电气技术的发展 |
| C.电气技术发展是社会需要的结果 |
| D.电力取代蒸汽动力成为历史必然 |
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 A.蒸汽机的使用 | B.电力的广泛应用 |
| C.牛顿经典力学 | D.达尔文的进化论 |
“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的一切权利转让给全体,没有人可以例外;同时人人都应当获 得同等的权利。”材料重在强调
| A.人民主权说 | B.天赋人权说 |
| C.社会契约论 | D.人生而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