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新、旧约法比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
《中华民国约法》(1914)
第30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14条,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第50条,大总统代表中华民国;第60条,大总统对国民之全体负责任
第33条,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决议;第34条,临时大总统任命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由参议院同意
第21条 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官员
第35条,临时大总统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
第22条,大总统宣告开战、媾和
第43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国务员;
第44条,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39条,行政以大总统为首长,置国务卿一人赞襄之

 
材料二 不过正像杨度强调集权的必要时所暗示的,在民初政治形势下,恢复总统制并非毫无道理。精通宪法学的古德诺就对改制表示赞赏,认为西方内阁制国家,人民于代议制有长久的经验,但中国却无此经验。此外,内阁制国家多系君主国,创设此制的原因在于世袭君主端拱无为,故须内阁承担责任,中国的情况亦与此不同。新约法变内阁制为总统制,以美国的先例衡量,可谓“共和国之良法”。古氏虽有为袁世凯“御用”的嫌疑,所论却多少考虑了中国“国情”。但因袁世凯和张勋相继上演“复辟”闹剧,不仅君宪政体被彻底否定,以集权行政为特征的总统制也不再被人看好。
——以上材料均摘自杨天宏《比较宪法学视阈下的民初根本法》
(1)依据材料一,《中华民国约法》相对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明显的不同在哪里?二者制定的背景分别是什么?
(2)概括材料二中古德诺的观点。你赞同他的观点吗?请说出赞同或反对的理由。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
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二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
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反映了商鞅的什么精神
(2)据材料二归纳,商鞅变法带来怎样的社会结果?为什么会出现“民勇于公战”的局面?
(3)据《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迫起兵自卫,兵败被杀。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远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西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涵》
材料二: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材料三: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引自康有为《请定宪法开国会折》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说明李鸿章和郑观应在探索中国富强之路问题上所持有的观点有何异同?
⑵结合材料一、二说明,郑观应的观点是针对19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中国发生的什么大事件而提出的?他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⑶材料三和材料二比较,在政治主张上有何发展?请分析其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中间,是占地宽广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纪念园。在林林总总的纪念雕塑间,最富有历史意味的,可能就是一列在门口列队的人群铜塑。……许多到访的游人都喜欢站在铜像人群中,和昔日的“落魄白领”合影一张。如果说在过去几十年里,这种行为更多是出于一种新奇,那么,现在则似乎真有重复历史悲剧的可能了。
——摘自《经济参考报》2008年12月30日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摘自“百度百科•罗斯福新政”
材料三 从奥巴马竞选时提出的施政方针看,其改革内容涵盖广泛,可能是上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至今最全面的经济改革。除了包括延长一些住房贷款者丧失住房抵押赎回权的期限、大幅投资公共建设、为商界提供税务优惠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内的总值600亿美元的挽救经济计划外,奥巴马还打算将税赋负担移转到高收入者,改变已实行20多年的管制松绑政策方向,扩大医疗保险范围,并且重新检视美国的自由贸易协议政策。
——摘自新浪网
请同答:
(1)材料一中的“历史悲剧”指的是什么?这一“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为了应付“历史悲剧”,并对“落魄白领”和普通家庭实施“救济”,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这些措施有何特点?(2分)
(3)据材料二、三,美国的罗斯福总统、竞选时的奥巴马在应付严峻局势时采取相似措施有哪些?其实质是什么?(1分)

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产品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1878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令人目不暇接,有52835项展示品,其中令举世惊奇的是:贝尔的电话、爱迪生的留声机、冷冻船等。1900年法国巴黎世博会上,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制作的电影在全世界面前展示,成为了最受瞩目的焦点之一。
材料二 1851年,伦敦世博会上,上海英商“宝顺洋行”买办徐荣村(祖籍珠海)携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以私人身份参加了伦敦世博会,获金银大奖。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世博会,是第一次真正由中国代表参加的世界博览会,中国馆的展品是丝、茶、瓷器、绸货、雕花器、景泰器等。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上,中国馆的展品仍是中国传统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和工艺品,汇聚了各种各样富有中华特色的游艺戏院、一间佛殿、一间茶室、一个东方美食园。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与世博:历史记录(1851~1940)》
材料三 世博会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为近现代工业化服务。19世纪中叶以来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几乎都在世博会上出现过。如果没有世博会,爱迪生的发明也许不能迅速得到普及;如果没有世博会,电话机与电报机也许不能很快受到青睐;如果没有世博会,拉链、魔方和萨克斯也许不能如此风靡世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51年、1878年、1900年世博会展品分别是什么?(3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参加世博会的展品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展品与西方展品存在区别的原因是什么?(3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世博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风雨晚潮急,鱼虾晓市腥。平生诵佳句,今见海冥冥。”
                  ——(宋)陈知柔《次海上长亭村》
材料二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内藤湖南
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格局和经济功能所具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二,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3)比较材料三中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