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2月蒋介石在南昌发起“新生活运动”,号召全体国民的全部生活(衣食住行等)合乎和体现“礼义廉耻”,使国民生活军事化、生产化、艺术化,从而改造社会、复兴国家。这一活动的实施( )
A.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B.在于防共剿共、巩固统治秩序 |
C.克服了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根基 |
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反抗外来侵略 | B.发展资本主义 |
C.救亡图存 | D.反对专制统治 |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钱玄同先生(1887~1939)曾经提出“欲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固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的观点。该观点产生的原因是( )
A.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影响 |
B.白话文运动的兴起 |
C.新文化运动中的偏激倾向 |
D.文学革命的推动 |
1915年一篇文章引用尼采的观点说:“德国大哲学家尼采别道德为二类:有独立心而勇敢者曰贵族道德,谦逊而服从者曰奴隶道德。”并认为:“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该文的撰写者最有可能是( )
A.陈独秀 | B.梁启超 |
C.孙中山 | D.毛泽东 |
“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政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在近代中国最早认识到这种现状的是( )
A.资产阶级维新派 | B.资产阶级革命派 |
C.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 D.马克思主义者 |
孙中山曾说,新文化运动最有价值之事在于“兵法攻心,语曰革心”。在此,他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侧重于( )
A.思想启蒙 | B.政治革命 |
C.社会变革 | D.文化复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