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9月,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今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上来。国务院决定第一目标是压缩基本建设,从这里打开压缩社会需求的突破口,10多位副部长带队工作组开赴全国各地,1.8万个在建项目被勒令停建缓建,仅一年时间,全国投资规模减少近500亿元。这一措施表明我国( )
A.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 |
B.城市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
C.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
D.探索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宏观调控 |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供应(见下图),即政府对粮食、棉花、食用油等采取统购统销政策。对这一政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保证了人民基本生活物资的需要 | B.是在物资比较丰富的条件下实行的 |
C.缓和了生活必需品的购销矛盾 | D.在当时起到了比较积极的作用 |
民国初年,生活在上海的某君能够
①在西餐厅喝咖啡 ②穿中山装上班 ③聚会时与朋友握手 ④网上阅读《西游记》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竟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上文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开始出现于
A.鸦片战争结束后 | B.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
C.戊戌变法期间 | D.民国建立后 |
戊戌变法时,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A.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 B.带有反清革命的色彩 |
C.政府以法令的形式进行了颁布 | D.在全国普遍实行 |
我国对外开放的体系是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
C.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 |
D.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