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中共成立后20多年革命斗争中,党内先后出现的错误使许多人对真假马克思主义还分辨不清……抗战以来共产党员由4万多人猛增到80多万人,大批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分子入党……由于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和与中共意见的重大分歧,皖南事变使新四军遭受惨重损失,为避免重蹈覆辙,毛泽东决心尽快改变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因此,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成为当时摆在党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而延安整风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随着党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的形势比较稳定,同时毛泽东高瞻远瞩的正确思想逐步赢得了同志们的信任,因而在1942年2月毛泽东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的整风任务,并阐明了整风的宗旨和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通过延安整风,使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同时也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广泛、生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
——摘编自卢毅《延安整风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概括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展延安整风运动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2)概括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整风运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积极作用。
1933年《东方杂志》开展了“新年的梦想”征文活动,活动征文反映了当时中国思想领域的动向。
“新年的梦想”专栏文章名人梦想录(部分)
人物 |
梦想 |
郁达夫 |
将来的中国,可以没有阶级,没有争夺,没有物质的压迫,人人都没有、而且可以不要“私有财产”。 |
林语堂 |
“我不做梦,希望民治实现,人民可以执行选举、复决、罢免之权,只希望人民之财产生命不致随时被剥夺。”“我不做梦,希望人民有集会结社权,只希望临时开会抗日不被军警干涉。” |
章乃器 |
中国将来的革命,必然是一个向整个的上层阶级进攻的左倾的革命。那个革命的目标,不单是要推翻帝国主义,而且同时要推翻帝国主义的虎伥。 |
李宗武 |
希望“中国的军人不要只能内战,不能抗外。军事当局不要只知剿共,不知御侮。……希望能杀尽一切贪官污吏。……中国民众能监督政府,使政府不为少数军阀所私。使政府为民众全体的政府。” |
周谷城 |
我梦想中的未来中国首要之件便是:人人能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 |
宋云彬 |
未来的中国将有一场大火,毁灭旧社会的一切,重新建设起一个没有人对人的仇恨、阶级对阶级的剥削的社会。 |
根据材料,有哪些作者表达了社会主义的梦想?(4分)结合国际国内背景,分析这一时期知识分子向往社会主义的原因?(8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二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并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
看下面几幅图,回答问题。
图一如图
图二如图
图三如图
请回答:
(1)这三幅图分别是哪次侵华战争后的形势图?
(2)通过三次侵华战争,外国侵略势力是如何一步步向内地推进的?
读下面几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入仕的途径。因而各地地主特别是过去的寒门、商人地主等……也取得了高官厚禄,参与了政权。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材料四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北宋汪洙《神童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真宗赵恒《励学篇》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2)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
(3)根据材料四回答,科举制对宋朝的社会风气和社会观念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读下面几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职位 |
基本职权 |
|
明中叶后 |
内阁首辅 |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
军机大臣 |
丞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
材料四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朝、宋朝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4)你怎么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