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1月4日,新上任的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立宪派代表人物张謇在与孙中山就政策问题进行长谈后在当天的日记中写下了“未知涯畔”四个字,表示对孙中山的不信任。该事件从侧面说明了( )
A.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 B.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
C.革命阵营内部存在着分歧 | D.旧三民主义存在局限性 |
穆罕默德·阿里曾指示埃及国内的技术工匠,“要记住从外国技师那里学来的东西,以便将来能取代他们……谁首先学成,政府将给他们高薪,提拔他们当工长”。这表明阿里()
A.同西方列强保持着友好关系 | B.重视发挥外国技师的作用 |
C.注重用外国技术来发展工业 | D.注重保护埃及工匠的切身利益 |
下表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准确的是()
1957年11月14日到16日 |
十三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会议要求团结起来,反对外部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在内部消除机会主义。 |
1957年12月19日 |
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 |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B.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C.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基辛格在《大外交》一书中有记载:1969年4月林彪向“九大”作报告,不再用在此之前美国是中国头号大敌的说法,并形容苏联同样对中国有重大威胁。林还重申毛泽东在1965年的讲话——除非中国领土受到侵犯,也无意对外掀起战争。这表明中国()
A.全面改善中美关系 | B.试图调整自己的外交战略 |
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 | D.开始构建新的国际战略同盟 |
“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这个会议是指()
A.万隆会议 | B.日内瓦会议 |
C.上海APEC会议 |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
1980年8月,邓小平在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扎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革’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主要举措是( )
A.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提出并实践“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
C.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D.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