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中,“法”是最突出的关键字:一年来,共审议20件法律草案,修改法律10件,制定法律2件,作出8个法律解释;一年来,共听取审议“一府两院”13个工作报告,检查4部法律实施情况,开展3次专题询问、3项专题调研;一年来,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及时对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普选,开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设立知识产权法院、设立国家宪法日和烈士纪念日等重要问题作出决定。
材料二: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从目前看,各种所有制类型企业机会不均等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垄断型企业强势地位还没有被打破;政府权力对于市场的过度干预,行政机关行政首长依据自身好恶进行决策的现象非常突出,导致一些地方政府的经济决策没有持续性;企业“合法经营成本高,违法经营成本低”;企业职工权益不时受到伤害,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法治体系的完善,法治会使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更加透明、公平和可预测,将是中国企业的长期利好。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会使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企业受益。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推进法治建设是如何让企业从中受益的。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开罗访问了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总部并发表题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重要演讲,强调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融合,汇成了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 各种文明都包含有人类发展进步所积淀的共同理念、共同追求。中华文明有“和为贵”、“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伟大思想。伊斯兰文明也蕴含着崇尚和平、倡导宽容的理念。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是人类社会应有的文明观。
“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伟大思想对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有何启示。(10分)
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由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采取实物展示、销售、图片展览、多媒体演示等 形式,展示全国31个省(区、市)的600余项传统艺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适合生产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请结合材料,说明保护和利用好文化遗产的文化意义。(8分)
某中学博物馆里,正在举办一个题为“温情与敬意”的文化展览,学生们漫步于书香浓郁的展室,聆听着传统书画背后的故事,浸润在中华文化的温情中,与艺术大师之间展开心与心的“对话”。
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在中学生与艺术大师之间展开“对话”的意义。(12分)
眼下说到《赤壁》,许多媒体惯用的报道套路——先说《赤壁》,再说赤壁,借着一部投资8000万美元的大片追古溯今。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中国的历史文化第一次陷入尴尬的境地了——如果没有于丹的大白话解读,原本应该烂熟于心的《论语》还被看成“过时的玩艺儿”。中国的历史、中国的传统文化似乎只有通过“傍大款”、“搭便车”的途径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如何才能使我国的历史文化摆脱尴尬?(10分)
(10分)[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于2011年1月4号起正式访问西班牙、德国和英国。新年伊始,中国国家领导人的首次出访就选择了欧洲作为目的地。看似不经意的安排,却显示出了中欧关系的非同寻常。这是密切中欧友好关系的重大行动,对加强双方各领域的务实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欧盟是最大的发达国家集团。两大重要经济体加深相互理解,在高层次、多领域开展产业投资合作,是巩固和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基础。
(1)下列对欧盟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A.世界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 B.世界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 |
C.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组织 | D.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政治组织 |
(2)运用《国家与国际组织》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国政府为什么始终重视发展中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