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
姓名 |
李时珍 |
徐光启 |
徐霞客 |
宋应星 |
生卒年 |
1518~1593 |
1562~1633 |
1586~1641 |
1587~1666 |
著作 |
《本草纲目》 |
《农政全书》 |
《徐霞客游记》 |
《天工开物》 |
材料二 16—17世纪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
姓名 |
哥白尼 |
布鲁诺 |
培根 |
伽利略 |
开普勒 |
生卒年 |
1473~1543 |
1548~1600 |
1561~1626 |
1564~1642 |
1571~1630 |
成就 |
提出太阳中心说 |
提出宇宙无限论 |
初创近代实验科学 |
用望远镜观察天体 |
发现行星绕太阳运行 |
请回答: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科技发展在研究领域、方法方面的不同。(4分)
(2)结合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的时代特点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8分)
(3)从以上的比较分析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基督教会主张以神为中心,认为上帝是人和宇宙的造物主,全知全能,至高无上;而人生来有罪,卑微渺小,无足轻重,只有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神和教会,才能求得来世“天国”永生,享受自由和幸福……与此相反,人文主义者主张以人为中心,他们颂扬人性的高贵,提高人的权威,赞扬人的价值和尊严。人文主义者但丁说,就人所完成的业绩而言,人的高贵超过了天神。莎士比亚说,人具有高贵的理性,人具有伟大的力量,人的行为像天使,人的智慧像天神。
材料二基督教会要人们追求虚无缥缈的来世自由和幸福,而在现实世界上则实行禁欲主义……而人文主义者则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现世的自由和幸福,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人应当追求知识,探索自然,欣赏艺术,享受友谊和欢乐。他们认为人所追求的东西是出于“天赋人性”。他们把发财和享乐的渴望视为美德善行,甚至说这是上帝眷顾其子民的标志。人文主义者薄伽丘和瓦拉等人认为现世的纵情享乐就是幸福,拉伯雷认为追求财富和个性自由就是幸福。
——上述材料均引自朱寰主编的《世界中古史》
请回答:
⑴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评述基督教会和人文主义者的观点。
⑵说明基督教会和人文主义者观点对立的背景和性质。
阅读下列材料
图一宗教“异端”裁判大会
图二 被裁判为“异端”者被处死刑
请回答:
⑴什么是宗教“异端”?
⑵宗教“异端”有哪些表现?
⑶为什么天主教会要设立宗教“异端”裁判所?
⑷宗教“异端”与天主教会的斗争结果如何?
巴以问题是中东和平的中心问题。直到今日,巴以冲突问题仍然未能获得彻底解决,结合下图,联系所学回答下列问题。1967—1982年中东战争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巴以和解
(1)按照1947年联大通过的决议,巴以分别建国。以色列国成立于何时?
(2)耶路撒冷的地位非常特殊,它被三大宗教视为圣地。这三大宗教分别是什么宗教?
(3)戴维营巴以和谈无果而终,多边首脑会议也无大的建树。这说明了什么?
(4)巴以之间争夺的主要战略资源是什么?美国为什么要充当在巴以和谈中充当调停人角色?(4 分)
(5)中东和平进程举步维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当今世界解决地区冲突的最佳方案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1年哈里曼就罗斯福要求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意图向国会作证时说:“存在的最大危险是苏联可能袖手旁观,而等我们牺牲了大批美国人生命,打败日本之后,红军长驱直入满洲和中国北部大片地区。那时苏联人就能轻而易举地以‘公众要求’为口实,建立满洲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了。罗斯福力图使斯大林先前所谈的一般保证,化为俄国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行动,限制苏联在东方的扩张和取得苏联对中国国民党政府的支持。
——摘自《美国第82届国会关于远东军事形势听证会》
材料二:1945年2月10日,莫洛托夫向哈里曼递交一份“斯大林元帅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政治条件草案”,经罗斯福和斯大林修改后,即成为11日邀请丘吉尔共同签字的协定文本。其条件为:对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库页岛南部及邻近的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大连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也须予恢复。 ——摘自《国际条约集》(1945-1947)
材料三:苏联本身准备和中国国民政府签订一项苏中友好同盟协定,俾以其武力协助中国达成自日本枷锁下解放中国之目的。 ——摘自《国际条约集》(1945-1949)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美国要求苏联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4分)
(2)据材料二,苏联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的条件说明了什么? (2分)
(3)结合材料一指出材料三表明了什么问题?(4分)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1815-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这一切现象当中,意义最为重大的改变,却要数美国人的参战。美国的加入,从此决定了20世纪历史的面貌。——霍布斯鲍姆
材料二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0年底说,我们现在竭尽全力支援保卫自己、反对轴心国进攻的国家……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国际局势的发展,有三种趋向。一种是以苏联为首的世界人民同西方民主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制止法西斯侵略,推迟和避免世界大战的发生……第二种法西斯势力同西方民主国家暂时达成妥协,法西斯国家不断蚕食中小国家,并在向英法开战之前首先进攻苏联……第三种是苏联孤立自保,希特勒实现声东击西,在进攻苏联之前首先进攻西欧国家。——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态度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分析上述态度的变化对两次战争的进程和对一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3)结合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表现谈谈你的认识。(言之有据,条理清楚可给分)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与材料三中的哪一种趋向相吻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另外两种趋向未能最终出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