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曾这样评价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结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 )
| A.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 |
| B.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 |
| C.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 D.对德宣战不利于一战的尽快结束 |
统一战线是中共领导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 下列与统一战线无直接相关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 B.国民党一大 |
| C.瓦窑堡会议 |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被否决,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的“两阿”提案获胜,毛泽东高兴地评价重返联合国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这说明当时
| A.中美关系继续恶化 | B.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 |
| C.推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 D.党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 |
下列表格中所呈现的史实和结论逻辑关系符合史实的是
A“求同存异”的方针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B尼克松访华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
C上海《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美关系的建交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下列图片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毛泽东在出访前的前一个月反复告诉苏联人,他希望签订一个新的中苏同盟条约,以替代1945年苏联与国民政府之间的条约。在经历了两个多月的较量后,苏联终于做出巨大让步,同意与中国签订同盟条约。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当的是
| A.体现了“一边倒”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
| B.不利于中国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
| C.苏联的让步有基于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的考虑 |
| D.中苏结盟有助于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