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曾这样评价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结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 )
| A.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 |
| B.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 |
| C.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 D.对德宣战不利于一战的尽快结束 |
1834 年,英国修改了济贫法,1848 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法,1833 年至 1856 年期间,英国为增加国民的福利设立了 20 个中央委员会、董事会及视察团,1870 年通过的《教育法》普及了小学教育。上述事实说明
| A.经济发展强化了英国政府的社会责任 |
| B.当时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已经相当完善 |
| C.英国是最早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的国家 |
| D.英国民主制度在实践中逐步得到完善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或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与条约这一内容相关的国际背景是
| A.美国推行全球扩张的战略 | B.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
|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D.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
“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找到“正确道路”是在
| A.大革命时期 |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1917年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因为当时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同时,列宁也提醒人民要警惕资产阶级使用反革命暴力镇压革命。这时俄国所处的形势是
| A.推翻沙皇专制的二月革命即将爆发 |
| B.革命将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 |
|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得到广泛执行 |
|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已经获得成功 |
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和政法制度之争,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中国近代涉及制度之争的事件有
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