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诅咒”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指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因过度依赖资源而导致经济落后的现象。国家发展需要自然资源,但也要避免“资源诅咒”。一个国家要摆脱“资源诅咒”,应该
①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实现资本全球化
③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
④避免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09年夏天,虽然人们对台风莫拉克已经做了准确的预报,但这场台风还是给台湾和福建造成重大损失。这一事例说明:
A.人永远不能达到对世界的真理性认识 | B.面对复杂多变的自然,我们无能为力 |
C.人们对世界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 D.在复杂多变的自然界面前人人平等 |
“如果你要知道砒霜是否有毒,你就得亲口去尝一尝。”这句话错在
A.主张要学习书本知识与前人经验 | B.否认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C.否认了人们可以认识客观事物 | D.否认了人们可以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来获得知识 |
2009年10月29日,经过科学家们反复实验,中国成功研制的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终于在湖南长沙亮相。从认识论角度看,“天河一号”研制成功表明
A.意识可以反映客观事物 | B.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 D.认识具有无限性 |
2009年12月1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学校制定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预案、工作方案。这表明
A.认识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 B.实践是改造世界的活动 |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之一 |
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践的
A.客观物质性 | B.无限上升性 | C.主观能动性 | D.社会历史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