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将人权写入的国际文件是《联合国宪章》,它庄严宣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可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是
| A.根除了法西斯势力 |
| B.使民主、人权与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 |
| C.极大的改变了世界格局 |
| D.促进了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 |
下列关于美国正式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援助英法协约国集团 |
B.维护世界和平 |
C.争夺 世界霸权 |
D.遏制俄国二月革命的影响 |
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 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 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
| C.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确立 | 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 |
下列因
经济危机引起的历史现象与世界民主化、一体化发展趋势背道而驰的是:
①法西斯势力猖獗;②各国提高进口商品关税税率;
③不断出现示威游行促使政府改革; ④加紧对殖民地进行掠夺。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在欧洲采取的政策不包括
| A.反苏 | B.中立 | C.势力均衡 | D.绥靖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巴尔干成为欧洲“火药筒”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该地区的民族矛盾长时期尖锐复杂 B.有的巴尔干国家推行地区霸权主义
C.巴尔干地区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D.欧洲列强纷纷介入扩张自己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