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前后,江南的经济重心从苏州渐移到上海,地方人士慨叹苏州曩时列肆如栉,货物填溢,楼阁相望,“今则轮船迅驶,北自京畿、南达海徼者又不在苏而在沪矣。”导致苏州和上海地位更替的最重要的经济因素是( )
| A.苏州传统棉纺织业的衰落 |
| B.《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开埠通商 |
| C.运河贸易被海运彻底取代 |
| D.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苏州经济 |
民国初年,有人在北京街头贴了一副对联:上联只有“袁世凯”三个字,下联是“中国人民”四个字。对联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你判断这幅对联最有可能针对袁世凯
| A.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B.刺杀宋教仁,镇压国民党 |
| C.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 D.实行洪宪帝制 |
人们在研究历史的时候,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所不同。如,对鸦片战争,站在英国立场的历史学家、维护民族利益的中国学者、当代文明史观的结论依次应该是()
| A.文明冲突/商业战争/侵略战争 | B.商业战争/文明冲突/侵略战争 |
| C.侵略战争/商业战争/文明冲突 | D.商业战争/侵略战争/文明冲突 |
某同学读到一篇论文,文中的关键词有三大发明、“存天理,灭人欲”、词、关汉卿等,这篇论文的题目最有可能是()
| A.《三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 B.《论宋元文化的高度繁荣》 |
| C.《关汉卿与元曲》 | D.《商品经济与词的发展》 |
唐朝前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置军政机构,进行有效管辖。下图是位于新疆吐鲁番的交河故城。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设在该地的军政机构是()
| A.安西都护府 | B.渤海都督府 | C.忽汗州都督府 | D.西域都护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发生于1949年”。第一次“革命”是指()
| A.完成大统一 | B.实行郡县制 |
| C.焚书坑儒 | D.修筑长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