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 )
|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
|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
“‘中国专制说’源自欧洲,代表的是西方人的中国观,这个观点在近代传入中国,便被国人广泛传播”。“这个观点”被国人认同并较大规模传播应开始于()
| A.鸦片战争期问 | B.洋务运动期间 |
| C.戊戌变法期间 | D.国民革命期间 |
关于圆明园遭劫焚事件,时人李慈铭在其《越缦堂日记》中记载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该日记片段()
①揭示了圆明园毁于内外勾结的事实
②谴责了中国人对圆明园的趁火打劫
③来自听闻的内容真实性尚需考证
④有助于人们全面了解圆明园劫难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这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思想是()
| A.分权与制衡 | B.天人合一 |
| C.皇权至上 | D.大一统 |
在古代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要维持社会的稳定与秩序,必须要有一套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的基本价值体系。为形成这套价值体系,汉武帝( )
| A.燔诗书,明法令 | B.罢百家,尊儒术 |
| C.立中正,定九品 | D.正君心,致良知 |
有学者认为:“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的奇迹……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下列选项,对材料中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新经济”的广泛兴起促成了“北大西洋的胜利” |
| B.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造就“北大西洋的胜利” |
| C.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北大西洋的胜利”的重要原因 |
| D.“东亚的奇迹”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