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
A.“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
B.“重农抑商”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
C.“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
D.“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史 |
早期人类社会,无论东西方都曾出现过“小国寡民”的治理状态。以下与“小国寡民”概念相关的是
①老子心向往之的理想社会模式②秦始皇推崇法家意图的体现
③罗马法系不断完善的历史依据④雅典民主制形成的重要条件
A.①② | B.①②③④ | C.③④ | D.①④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俸禄制度的实行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A.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 B.肯定了郡县制进步性 |
C.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 | 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 |
“譬犹从一大树中截枝分栽,别成一独立之新根干。”这形容的是()
A.封邦建国制 | B.王位世袭制 |
C.郡县制 | D.三省六部制 |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这一说法意在强调冷战结束后
A.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 B.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 D.各种国际力量分散独立地发展 |
“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为实现这一计划,西欧国家在1967年组建了
A.经济互助委员会 | B.欧洲煤钢共同体 |
C.欧洲共同体 | D.欧洲联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