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唐书》、《资治通鉴》记载,永徽五年(654年),武则天产下长女安定思公主,王皇后来看望。她走后,武则天掐死公主,嫁祸于王皇后。为上位掐死亲闺女,这个桥段在历史上颇有争议,比如成书于五代的《旧唐书》只记载有小公主的暴卒。下列对材料的表述恰当的是( )
A.“为上位掐死亲闺女”体现了宗法观念的逐步淡化 |
B.“桥段在历史上颇有争议”体现对待历史人物的两面性 |
C.武则天后宫的争宠上位侧面反映了皇权的强化 |
D.历史记载缺乏有力证据,不宜过度依赖 |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开办手工作坊,生产
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下列选项对
他评述正确的是
A.他可以担任高级别的官员 |
B.如果他生活在中国秦国商鞅变法时,可以世袭为官 |
C.他取得政治上的权利,应该感谢梭伦 |
D.他处于了雅典民主政治最辉煌的时代 |
英国责任内阁制规定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是
A.内阁 | B.国王 | C.议会 | D.首相 |
某省委大楼曾出现过一副“赠省委诸公”对联:“歧路亡羊,滑下去,便是修正
主义烂泥坑;悬崖勒马,改过来,还算无产阶级当权派。”此场景应该出现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 | B.三大改造时期 |
C.“大跃进”时期 | D.“文革”时期 |
某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
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 D.中共八大召开 |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
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费正清《观察中国》)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 B.土地革命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