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意某地气温的年较差分布(单位:℃),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示地区气温年较差空间分布特点是
| A.由南向北增大 |
| B.平原地区小,高原、山地大 |
| C.由西向东增大 |
| D.由沿海向内陆、由低纬向高纬增大 |
图示范围内,甲处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大,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 B.海陆分布 |
| C.地形地势 | D.植被状况 |
图示意四地气候资料,其中①②③④四地与上图所示乙地气候特征最相似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读“我国沿32°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A地形区丰富的新能源是
| A.水能、风能 | B.太阳能、地热能 |
| C.生物能、核能 | D.天然气、石油 |
A地形区土地利用主要类型是
| A.林地 | B.草地 | C.耕地 | D.沙漠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地形区是华北平原B.A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
C.B地形区的河流多属内流河 D.夏季A、B、C三地,气温的日较差最大的是A地
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后的一段时间天空仍然是明亮的,现代天文学称之为晨昏蒙影,即晨光和昏影的合称。如果前一天的昏影还没有结束,而后一天的晨光已经开始,那么整个晚上天空都不黑,这种现象被称为白夜。研究发现白夜出现的纬度与理论晨昏线和纬线的切点在经线圈上相差18度圆心角。假如北半球冬至日的白昼、黑夜和晨昏蒙影的分配近似图,则北极点的夜空中出现晨昏蒙影的时间约在
| A.90天后 | B.45天后 | C.22天后 | D.10天后 |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耕作的粮食产量增减状况”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全球温度上升3℃后,靠雨水耕作地区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是
| A.发达国家由于技术和资金的保障没有减产 |
| B.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
| 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产 |
| 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相反 |
全球温度上升3℃后,除了对粮食生产带来影响外
| A.总体上还会使全球自然灾害得到缓和 | B.物种因降水的增多变得更加丰富 |
| C.还会改变全球水热资源的空间配置 | D.太平洋中的小岛将被完全淹没 |
图1与图2反映了本区不同季节的气压分布情况(单位:百帕),图中M城(海拔44米)和Q城(海拔199米)的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分别是:26.6℃、2100 mm和27.2℃、765 mm。完成下列各题。
图3中最能反映M城与Q城气候特征的一组图是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造成M城与Q城气候异同的主要原因是
| A.所在的纬度位置,是决定两地年温差均较小的主因 |
| B.赤道无风带的移动,是决定两地年平均温度差异的主因 |
| C.距海远近,是造成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因 |
| D.海拔差异,是造成两地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因 |
图为“某岛屿示意图”,该岛约有266万人口,主峰蓝山峰海拔2256米。完成下列各题。
该岛的人口密度约为
| A.720人/平方千米 | B.650人/平方千米 |
| C.510人/平方千米 | D.240人/平方千米 |
下列有关该岛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城市都沿海岸和交通线分布 | B.东部地区河短流急 |
| C.常绿硬叶林遍布中部地区 | D.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