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浙江省余姚经历“水火两重天”的气象灾害。8月持续高温,6日最高温超过42℃。10月严重水灾,“菲特”台风重创余姚,余姚城区受淹严重。左图表示10月7日台风“菲特”登陆时,浙闽两省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右图为姚江下游水系示意图。阅读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2013年8月余姚持续高温,其主要成因是
| A.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 B.受副高影响大 |
| C.白昼最长 | D.受暖气团增温影响 |
“菲特”台风登陆期间,余姚市内强降雨达百年一遇,降雨时间集中,三日雨量达527mm,是余姚灾情严重的成因之一。据图判断,带来此次强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 B.暖锋 |
| C.气旋 | D.反气旋 |
历史上,姚江流域洪水只有通过姚江排往甬江一条通道,读姚江入海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除降水量大外,余姚水灾严重的可能原因及解决措施
| A.地势低洼;修建河堤,拦截洪水 |
| B.河道弯曲,泄洪速度缓慢;截弯取直 |
| C.流域广阔,流量大;修建水库,调蓄洪水 |
| D.易受到潮水和奉化江洪水的顶托,排水不畅;开辟泄洪新通道 |
《齐民要术》中说:“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
必有霜。此时放火作媪(媪:
不见火焰的燃烧),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据此并结合,完成各题。
下列各点可能符合“天雨新晴,北风寒彻”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放火作媪”使“必有霜”到“免于霜”的主要原因是
| A.地面辐射增强 | B.大气反射作用增强 |
| C.大气逆辐射增强 | D.大气散射作用增强 |
下左图为我国某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右图为该区域未来利用趋势,读图回答各题。
从图中信息分析,远期预测该地区土地利用和植被类型发生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改变了灌溉条件,变旱地为水田 | B.发展农业科技,引进优良水稻品种 |
| C.大气环流改变,降水明显增加 | D.平均气温有所提高,热量增加 |
图中反映出的变化,给本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 A.引起地貌变化的内力作用增强,外力作用减弱 |
| B.地表径流可能变化,河流结冰期缩短或消失 |
| C.农业结构得到调整,经济水平显著提高 |
| D.生态一定得到改善,将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持续发展 |
读图,完成各题。
该岛铁路形状为“环形”,说明其最主要的地形是:
A.平原![]() |
B.山地 |
| C.高原 | D.盆地 |
甲和丙之间的铁路没按图中虚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
| A.虚线处是鞍部 |
| B.虚线处是河谷 |
| C.虚线处等高线稀疏 |
| 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 |
风力发电前景广阔,但风力发电场占地较多。下图是“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各题。
关于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地区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夏季 |
B.乙地区有效风 能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地表平坦 |
| C.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 |
| D.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小的最主要原因是远离海洋 |
据调查,甲地区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丁地区,其原因是
| A.甲地区气温年较差比丁地区小 |
| B.甲地区有效风能密度比丁地区大 |
| C.甲地区人均土地资源比丁地区多 |
| D.甲地区能源需求量比丁地区大 |
2009年7月22日我国将出现罕见的日全食天象,日、月、地三者位于同一直线,月影刚好投影在地球表面,并且自西向东扫过我国的长江流域,形成日全食观察带(如下图)。届时位于月影区的人们能够观测到日全食。读图回答各题 
月影带自西向东扫过我国的长江流域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 B.地球自西向东公转 |
| C.月球自西向东自转 | D.月球自西向东公转 |
成都与重庆日全食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成都开始晚、持续时间长 | B.成都开始早、持续时间短 |
| C.重庆结束早、持续时间长 | D.重庆结束晚、持续时间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