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十五年庆典活动在澳门举行,习近平出席并讲话。他说:澳门回归15年以来,经济平稳发展,民生不断改善,民主有序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实践证明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澳门同袍有能力把澳门事情管理好、建设好、 发展好。材料表明( )
①符合规律的社会意识可以直接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
②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历史是由人民的实践活动构成的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上层建筑能够适应生产关系的变化, 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2007年8月23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印度专程拜会了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称日本战犯“无罪”的印度法官拉达比诺德·帕尔的后人。安倍说,帕尔法官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表现出“高贵的勇气”,“至今赢得许多日本人的尊敬”。这表明
A.错误的价值观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正确的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内容归根到底来自于人们的利益立足点
c.由于利益立足点不同,有的人可能会作出错误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正确与否,受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
2007年8月7日,民政部发布的全国自然灾害灾情公告显示,今年1-7月份全国共发生各类自然灾害事件466次,发生频次远高于2006年同期,特别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给受灾地区造成十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认为,人类的活动导致极端天气频发。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认真反思人类自身的行为 |
B.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 |
C.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必然危及自然 |
D.自觉遵循客观规律,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
2007年8月7日,民政部发布的全国自然灾害灾情公告显示,今年1-7月份全国共发生各类自然灾害事件466次,发生频次远高于2006年同期,特别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给受灾地区造成十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认为,人类的活动导致极端天气频发。人类活动引发了气候恶化说明
A.价值观会误导人们的行为 | B.正确的价值观会推动事物的发展 |
C.错误的价值观将阻碍事物的发展 | D.价值观人人都有 |
2007年8月17日,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在厦门考察时提出,领导干部一定要对群众有感情、对工作有激情、对事业有痴情,始终保持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这体现了
A.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
B.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往往有不同的价值观 |
C.人们的价值观不是一成不变的 |
D.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
2007年7月27日,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陈荣书指出,要引导广大职工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促进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形成职工与企业既各尽所能、又各得其所的良好局面。既要各尽所能、又要各得其所是因为
A.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
B.人生的价值包括“贡献”和“索取”两个方面 |
C.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 |
D.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