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下列说法中对“依法治国”理解正确的是
①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②司法机关制定法律,公正司法
③公民守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 ④行政机关依法执政,严格执法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因此,中华民族文化要实现创新就必须()
A.对传统文化进行大胆的抛弃 |
B.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丰沃土壤 |
C.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 |
D.面向世界,汲取世界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 |
2014年3月13日,是农历的二月二。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龙头节”,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民谚“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美好愿望。这表明()
①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透过民族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
④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
①借鉴外来文化应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②继承传统文化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推动文化创新需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④实现文化融合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A.①④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② |
与单纯设计的科技产品相比较,融合了国画、中国红等文化元素,设计独特的笔记本、冰箱等电子产品颇受消费者热捧。这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
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
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全面深刻阐述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看法和主张,强调应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习近平演讲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有()
①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②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没有文化冲突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