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说:“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至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这告诉我们( )
| A.文化决定了一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地位 |
| B.传统文化都必须被继承并成为民族之精神 |
| C.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
| D.文化的不同源于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的不同 |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
|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 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 | 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本来不易表现的愁思,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却被描写得形态万千、生动感人,让人浮想联翩。这说明( )
| A.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事物的性质 |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
| C.人的主观世界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改造 | 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读漫画——“清水免费供应”与“石子每枚十元”,如果乌鸦们只看到了“清水免费供应”,那么从它们的行为可以启示我们( ) 
| A.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
| B.必须坚持既要看到矛盾普遍性又要看到矛盾特殊性 |
| C.必须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
| D.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
2009年11月7日,温家宝在访问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总部并发表《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重要演讲时指出,“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融合,汇成了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在处理中西方文化关系上,必须立足国情,中西结合,以我为主。这体现了( )
①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②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③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网络教学因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但它不能对学生的个性给予关注,缺乏一种人文的氛围,在学生求知求真的过程中不能使师生之间产生思想与情感的相互激荡。由此可以看出 ( )
|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 B.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客观的 |
| C.事物是联系、变化、发展的 | D.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