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分)新中国建立后,强国成为时代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艰难起步】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
【神奇逆转】 材料二 下图是 1952 年和 1957 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艰苦创业】 材料三 1962 年12月焦裕禄调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通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在一年多时间里,在全县 149 个大队中,他跑遍了 120 多个。他家里也很困难,没有像样的棉被,县里补助他 3 斤棉花票,他就是不要,说群众比他更困难。他患了肝癌,仍坚持工作,为改变兰考县的落后面貌奋斗到最后一息。群众说:“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改革发展】 材料四 习近平强调,应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战,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全面深化改革要处理好五大关系》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
(2)材料二中 1952 年到 1957 年工业产品产量变 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到 1956 年我国在汽车工业和飞机制造工业方面的成。
(3)材料三中焦裕禄的事迹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
(4)依据材料四联系所学知识,谈谈改革发展的重要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切成败得失都在我们自己,然而我们往往说是无意的。
材料二: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都是平等的;当他们发挥各种动物机能的时候,以及运用他们的理智的时候,他们是平等的。
请回答:
①你知道图一、图二各是哪位名人吗?他们各是什么时期的代表人物?
②结合插图想一想,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哪位名人的名言?材料一所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③材料二反映了一种什么观点?你怎样评价这种观点?这种观点对后世有何影响?
④与他们同一时期的名人还有哪些?分别是哪国的?
阅读下列材料:
18世纪中期,法国有个名叫卡拉的新教徒,他的儿子因欠债而自杀了。天主教会向法院诬告卡拉,说他儿子因为想改信天主教,被信仰新教的父亲杀死了。在天主教会的巨大压力下,法院把卡拉全家逮捕,既不容申辩,也不作现场调查,就将卡拉判处死刑。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听说后,对天主教会的宗教迫害行为异常愤怒。他亲自调查事件真相,把这件冤案的调查报告寄给欧洲许多国家,全欧洲都对此感到震惊和愤怒,纷纷谴责法国天主教会。四年后,教会不得不宣布卡拉无罪,恢复了他和家人的自由。这就是伏尔泰为卡拉鸣冤勇斗天主教会获得胜利的故事。
请回答:
①这个小故事反映了伏尔泰的哪些优秀品质?
②伏尔泰的主张是什么?你怎样评价他的观点?
我们生活的世界总是处于一种动荡不安的状态之中,往往一个偶然的事件却会酿成一场大的战争或动乱。比如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人类进入21世纪后又发生了9.11事件,结果爆发了美伊战争。你怎样看待突发事件带给人类和平的威胁?
阅读下列材料:
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病势日益加剧,发展日益加速。欧洲正像一个狂暴的疯子,头向下,一直栽落到深渊。在德国,已经宣布所有16至60岁、有劳动能力的男女公民全体动员……这样,一切大小国家都将成为大杀戮的参加者,任何人即使自己未犯过一次罪,也不能逃脱罪行。
请回答:
①材料中“已经宣布所有16至60岁、有劳动能力的男女公民全体动员”意味着什么?
②材料中“这条灾难的道路”指的是什么?
③为什么说“任何人即使自己未犯过一次罪,也不能逃脱罪行”?
④材料谴责的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的战争。交战一方以同盟国的德、奥为主,另一方以协约国的英、法、俄为主。主要战场在欧洲,主要战线在西线,主要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就凡尔登战役而言,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亡人数较多的战役之一,在近10个月的残杀中,法军伤亡46万人,德军伤亡30万人,共伤亡70多万人,历史上称之为“凡尔登绞肉机”。
请回答:
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内容试从战争历时、参战国家、卷入战争的人口、战火燃烧的地区及人口伤亡数目与战争的经济损失等方面来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后果。这对你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