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被吊车从地面吊起,该物体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的v一t图象如右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关于物体在0—46 s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30 s时物体距地面最高 |
B.在46 s时物体距地面的高度为22 m |
C.在0—10 s内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
D.在30—36 s内钢索最容易断裂 |
如图所示:
(1)在甲图中,小孩用80N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不动,则木箱此时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
N;
(2)在乙图中,小孩用至少100N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才能被推动,则木箱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N;
(3)在丙图中,小孩把木箱推动了。若此时木箱与水平地面间摩擦力大小为90N,木箱的重力大小为200N,则木箱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若此时小孩的推力大小为300N,木箱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N;如果木箱的重力大小为300N,小孩的推力仍为300N,则此时木箱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N。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E被分成四个长度相等的部分,即AB=BC=CD=DE,一物体从A点由静止释放,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 ![]() ![]() ![]() ![]() ![]() |
B.物体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 ![]() ![]() ![]() |
C.物体从A 运动到E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
D.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 |
如图所示,重80N的物体A放在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有一根原长为10cm,劲度系数为1000N/m的弹簧,其一端固定在斜面底端,另一端放置物体A后,弹簧长度缩短为8cm,现用一测力计沿斜面向上拉物体,若滑块与斜面间最大静摩擦力为25N,当弹簧的长度仍为8cm时,测力计的读数不可能为
A.10N | B.20N | C.40N | D.60N |
某汽车以速度10m/s匀速行驶,刹车后第1个2s内位移与最后一个2s内位移之比为3∶2,设卡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刹车后4s内卡车通过的距离是
A.2.5m | B.4m | C.12m | D.12.5m |
如图甲所示是一种交警测速的工作示意图, B为能发射超声波的固定小盒子,工作时小盒子B向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的物体反射后又被B盒接收,从B盒发射超声波开始计时,经时间Δt0再次发射超声波脉冲,图乙是连续两次发射的超声波的位移—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的速度为v声=![]() |
B.超声波的速度为v声=![]() |
C.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
D.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