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说:“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这一描述,反映出( )
A.韩非子人性好利的思想主张 |
B.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激烈交锋 |
C.战国时以军功爵制激励百姓 |
D.诸侯争霸急需专制集权理论 |
有观点认为:“孙中山领导的中国革命在1905年之前真的是艰难发展。孙中山经过十年奋斗,经历无数挫折,方才结束‘一个人的革命’,方才唤醒一大批有识之士。”认为中国革命在1905年“结束‘一个人的革命’”的原因应该是()
A.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于1905年成立 |
B.清朝政府在1905年宣布实施新政改革 |
C.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于1905年成立 |
D.群众性的四川保路运动在1905年揭幕 |
1869年5月10日,经过七年奋战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和联合太平洋铁路提前完工。其中承担西段的主力是被称作“沉默的道钉”的华工。华工来到美洲与下面哪一事件有关()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太平天国运动 | D.洋务运动 |
日本史学家稻叶君山指出:“林则徐对于输入鸦片之外人及买卖鸦片之中国人,使陷于穷窘之地。复排击英人国法判决之要求,最后停止英国船舶于广东港外,以不肯署名盖印于证书为口实。其态度如此,战争之来终不能免。”这表明作者()
A.站在全球化的角度批判林则徐 |
B.认为林则徐处理鸦片问题的方式有误 |
C.准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真实的起因 |
D.没有看到战争爆发前中英双方的矛盾 |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说:“即使所有雅典公民都像苏格拉底那样睿智,其公民大会仍然会是暴民的统治。”据此可知,麦迪逊认为()
A.古代希腊民主制存在局限性 |
B.希腊民主制为美国近代民主制提供了蓝本 |
C.苏格拉底维护公民大会的权威 |
D.近代美国民主和古代希腊民主形式上相同 |
高一涵在《欧洲政治思想史》中写道:“他这种调剂均平的用意很可钦佩,可惜他的建议仍然脱不掉以富人为政治中心的弊端,结果贵族的权力仍然大盛,不久又生出阶级的战争。”与作者评述相关的改革内容是()
A.进一步扩大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 |
B.组成十将军委员会 |
C.根据财产多少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
D.实行“陶片放逐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