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实行使普鲁士在统一后的帝国中占有统治地位。以下这部宪法的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 |
B.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 |
C.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
D.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
近代中国思想界的“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照抄照搬到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发展历程。下面能分别体现这两个步骤的标志性事件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D.洋务运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 |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 |
(慈溪市08-09上高三期中考33题)在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时,有人认为:“中国变了,但变的是皮毛,不变的是体制。跟着,日本也变了,但先变的是体制,然后是皮毛。”这里的“皮毛”是指什么?
A.西方科学技术 | B.西方生活习俗 | C.西方经济制度 | D.西方教育制度 |
下面是关于洋务派的评价,不属于维新派对其评价的观点是
A.……实不知国务之人也。……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 |
B.“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 |
C.夫四民之中,农居大半,男耕女织,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机器渐行,则失业者众,胥天下为游民,其害不能言矣。 |
D.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