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新闻报》说:要紧紧抓住中国甲午战争失败的“大好时机”,“干净利落地解决中国问题”。这里所说的“解决”主要是指
A.严厉惩治日本 | B.参与瓜分中国 |
C.稳定中国秩序 | D.策动联军侵华 |
王守仁(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该观点有利于
A.重建儒学的信仰 | B.完善心学体系 |
C.否定孔子的权威 | D.批判专制的思想 |
荀子《乐论》曰:“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表现形式),形而不为道(引导),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引导)之。”材料主要反映了
A.人用音乐来表现快乐 | B.人要快乐须懂得乐礼规范 |
C.礼乐是道德教育的工具 | D.礼乐制是维护统治的工具 |
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中说:“批评家指责大众媒体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工具,因为大部分电子媒体和它们传递的信息是源自资本主义社会。一个具体的影响就是英语成为全球通信体系的主要语音,这实际上将本国的语音限制在小范围内。”以下对杰里·本特利这段话理解比较恰当的是
A.借助于信息技术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显著特点 |
B.资本主义国家在文化和语音上始终处于优势 |
C.英语已成为全球性语音使其他国家语音消失 |
D.更多国家的民族经济文化不再能够独立发展 |
有学者将罗斯福新政的经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运营,并不总是有利于、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运营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对上述这一概括性评语中的关键词理解错误的是
A.“应当保留”指资本主义 |
B.“经济的运营”指市场经济机制 |
C.“改进和补充”指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 |
D.“改进和补充”说明放弃了自由市场经济 |
顾准先生认为,西方近代两股潮流催生两种风格各异的政治传统:一是经验主义,“一寸一寸前进”“螺旋上升”,沉着事功。二是理想主义,动辄革命,狂飙突起。政治传统“理想主义”的典型国家应该是
A.法国 | B.英国 |
C.美国 | D.德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