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
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
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
D.“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 |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能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广泛传播 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有的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仁爱之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这些流派按顺序排列应是
A.儒、道、墨、法 | B.道、法、儒、墨 | C.法、儒、道、墨 | D.道、法、墨、儒 |
二战前夕,法西斯国家以反共作为招牌结盟的主要目的是( )
A.以反共迷惑西方大国,掩盖侵略意图 |
B.以反苏为诱饵,鼓励西方大国执行绥靖政策 |
C.打破共产国际提倡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
D.拉拢西方大国加入轴心国军事同盟 |
“国际纵队”中有100多名中国籍战士。西班牙内战失败后,一批“国际纵队”的战士在听说中国人民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情况后,坚持到中国参加抗日战争,其中有22名医生直接参加了中国的抗日救亡工作,这些最能说明( )
A.中国和西班牙具有相似的国情 |
B.“国际纵队”的国际主义性质 |
C.法西斯的侵略和反法西斯的斗争是当时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 |
D.中国帮助西班牙,西班牙也必然会帮助中国 |
西班牙内战时,英国统治者说:“如果让现在正在西班牙和法国流行的共产主义传染病传播到其他国家,那么已经在自己的国土上消灭了传染病的两个政府——德国和意大利政府就会是我们最有益的朋友。”这段话表明( )
A.英国资产阶级政府与法西斯主义没有利害冲突 |
B.英国统治者企图利用法西斯削弱社会主义力量 |
C.英国实际上是西班牙内战的幕后操纵者 |
D.英国实际与法西斯国家结成了反西班牙联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