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俄国相继发生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分别定义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选项 |
区别 |
二月革命 |
十月革命 |
A |
革命背景 |
沙皇统治矛盾重重 |
和平夺权化为泡影 |
B |
领导阶级 |
资产阶级 |
无产阶级 |
C |
革命任务 |
推翻沙皇统治 |
推翻临时政府 |
D |
革命结果 |
两个政权并存 |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
反帝爱国”运动和“封建蒙昧主义”运动,是新中国对义和团一百年来评价中的两种基本结论。形成这两种不同结论的主要原因是
A.史学观点的不同 | B.意识形态的左右 |
C.政治运动的影响不同 | D.掌握史实的不同 |
“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主要是
A.永久居住权 | B.海关管理权 |
C.片面最惠国待遇 | D.领事裁判权 |
阅读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和说明,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时间 |
重大历史事件 |
1785年 |
瓦特改良蒸汽机 |
1840年前后 |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
1848年 |
马克思主义诞生 |
1850年前后 |
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
1870年前后 |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
1871年 |
巴黎公社革命 |
A.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已具备
C.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
D.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阻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
《世界通史》载:“(俄国)临时政府的表现证明它无力处理它面临的问题。临时政府的领导人似乎并不理解战争所造成的新情况……。”这里的“新情况”包括
①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②工人建立了自己的武装 ③人民要求和平与面包 ④布尔什维克掌握了军队⑤苏维埃政权得到了巩固
A.③④ | B.②③⑤ | C.①②⑤ | D.②③ |
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所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是“新的真正民主国家”。在巴黎公社的措施中,体现了这一观点的是
①公社委员由选举产生
②废除旧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
③选民对公社委员有监督权和罢免权
④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
A.②③④ | B.①②③④ | C.①③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