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体上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①商鞅变法“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②汉高祖“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③宋太宗“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④明清“商贾捐资,建设会馆,便往还而通贸易”
| A.①④ | B.①② | C.③④ | D.②③ |
对于中国近代化,有人这样说:“广东人立言,湖南人流血,江浙人摸钱。”上述评价中“江浙人摸钱”的本质含义是
| A.江浙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心 |
| B.江浙是中国人民抗争探索最早的地方 |
| C.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浙等地发展较快 |
| D.江浙人具有经商发家致富的优良传统 |
下图是中国近代不同年份的对外贸易状况表。它主要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经济()
| A.是外向型发展模式 | B.半殖民地经济特征明显 |
| C.能够充分利用外资 | D.发展水平较高 |
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
| A.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 |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
| C.洋务运动之后 | D.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
“东洋分沪有银行,亿万金钱进出忙。钞票流通皆信用,与英与法并争强。”此竹枝词反映出
| A.社会生活发生巨变 |
| B.传统重农抑商已然破产 |
| C.实业救国蔚然成风 |
| D.资本输出竞争激烈 |
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 A.注重精耕细作 | B.减少犁耕依赖 |
| C.生产日趋专业化 | D.经营更趋市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