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他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材料中从“彼此隔绝”到“联系在一起”的标志性事件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 B.鸦片战争 |
C.三角贸易 | D.工业革命 |
下图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最有可能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素材主要有:“从工场到工厂”、“火烧圆明园”、“洋务运动”、“逐渐缩小的世界”等,其所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晚清政府的自救 | B.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
C.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 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
“明确限定的工作时间,较大的劳动强度,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中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他们反对各种野蛮或血腥的娱乐方式,试图取消容易引起骚乱的传统节日庆典……19世纪初的欧洲,兴起一场理性休闲运动。”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工业革命促进了生活价值观的变革 |
B.工业革命后中产阶级社会地位提高 |
C.工业革命推动传统节日退出历史舞台 |
D.大机器生产带来了人们精神的异化 |
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 “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是()
A.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
B.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
C.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
D.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
“15世纪和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时代,……葡萄牙以及西班牙王国有着别具一格的十字军征战的宗教热情,也位居于适合进行海洋探险的理想的地理位置。”此说法强调地理大发现的动力之一是()
A.西欧商品经济发展 | B.西欧各国的寻金热 |
C.传播天主教的热情 | D.葡西建立了君主政体 |